详细说明

杏彩体育手机版铜山区教育局:以平安校园建设为引领 构建学校安全管

2024-03-18 07:07:21 | 来源:杏彩体育app| 作者:杏彩平台客户端
  交汇点讯 铜山区教育局始终牢固树立安全“红线”意识和“底线”思维,紧紧围绕“校园安全零事故”这一目标,以落实领导责任制为龙头,以排查化解矛盾为主线,以平安校园示范校创建为载体,以解决突出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为重点,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,区教育局被评为徐州市“平安校园创建暨校园安全维稳工作先进单位”,成功申报41所2021年度“徐州市平安校园示范校”,10人荣获2021年度“平安校园创建暨安全维稳工作”先进个人,以安全稳定的教育生态稳千万家。  加强领导,落实责任。区教育局按照“谁主管、谁负责”和“谁负责、谁担责”的原则,认真落实“一把手”负责制和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。强化了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制度,健全安全工作台账制度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,为建设平安校园提供制度支持。为切实做好校园
产品说明-杏彩平台客户端

  交汇点讯 铜山区教育局始终牢固树立安全“红线”意识和“底线”思维,紧紧围绕“校园安全零事故”这一目标,以落实领导责任制为龙头,以排查化解矛盾为主线,以平安校园示范校创建为载体,以解决突出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为重点,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,区教育局被评为徐州市“平安校园创建暨校园安全维稳工作先进单位”,成功申报41所2021年度“徐州市平安校园示范校”,10人荣获2021年度“平安校园创建暨安全维稳工作”先进个人,以安全稳定的教育生态稳千万家。

  加强领导,落实责任。区教育局按照“谁主管、谁负责”和“谁负责、谁担责”的原则,认真落实“一把手”负责制和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。强化了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制度,健全安全工作台账制度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,为建设平安校园提供制度支持。为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,教育局坚持层层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,与各学校签订责任书,落实各项管理规定,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。进一步加强与当地政法、公安、等部门的联系,强化学校治安防范工作。

  多措并举,加强管理。全区各学校定期召开安全会议,打造安全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。目前,全区教育系统内部已形成会会讲安全,人人抓安全,事事讲安全,处处为安全的良好局面;认真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。持续开展防灾减灾、防欺凌、安全教育日、消防安全、交通安全、防溺水等安全专题教育,加强接送学生车辆整治、防欺凌专项整治等常规工作;广泛开展安全应急演练,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应对突发性安全事故的能力。例如,在防溺水安全教育方面, 2022年6月15日起,先后在郑集实小、黄集实小等六区开展防溺水宣传工作启动仪式,切实将学生“六不准”宣传教育到位,全区共印发防溺水提醒通知13份、发放防溺水告家长书24万余张、发放宣传彩页20余万张、悬挂防溺水横幅600余条。区教育局、水务局、公安局、住建局、资规局、农业农村局和应急局组织专班分六组对全区各镇(街道)防溺水工作进行现场督查,全力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生命安全。

  经费保障,提升“四防”。细化安全管理,做好人防、物防、技防、制度防“四防”建设,做到中小学(幼儿园)封闭化管理达到100%,一键式紧急报警、视频监控系统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率达到100%,中小学专职保安员配备率达到100%,校门口防冲撞设施安装率100%。每年向区政府打报告根据学校实际新增校园保安,现全区保安共724名,保证足额配备。强化安全防范措施,持续推进校园安防系统规范化、标准化、智能化建设,自2020年以来,为50所学校安装液压升降柱200根、为300所学校安装人脸抓拍仪、为16所学校安装人脸识别和测温功能的人行通道门禁系统,同时计划2023年为150所学校安装校园防踩踏、防欺凌预警系统,有力强化校园安全提档升级,提升风险防控能力。

  排查隐患,确保稳定。铜山区教育局采取开学初检查、多部门联合检查、“一岗双责”督导检查、六区互查等方式,强化隐患排查整改,全力消除安全隐患,2022年组织检查人员1580人次,检查单位790校次,实现全区教育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。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,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,积极推进学校治安“全方位、立体化”防控体系建设,认真开展安全稳定隐患排查整治,明确整改时间、人员和目标,做到谁整改谁负责,整改一个,根治一个,并建立、完善“两照一表”。

  平安校园建设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、保障学校和谐稳定的基础,是建设和谐校园、法治校园、文明校园的有力保障。铜山区教育局主动作为、真抓实干,全区各校以平安创建为抓手、以多部门协作为依托,共同努力,筑牢学校安全防线,推动铜山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。(铜山区委改革办)


杏彩体育手机版 上一篇:首款依维柯硬升顶房车!高不到22米能下地库20T+ 下一篇:银川市怀远警务站:“三网”驱动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质效